闸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闸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国制造业企业与德企业并购需提前做好准备新日

发布时间:2020-01-15 22:28:48 阅读: 来源:闸阀厂家

以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范围多在亚太地区,集中在纺织、轻工等产业上,而如今,对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迫切渴望使其把目光转向了发达国家市场。德国作为制造业“巨匠”,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先选择。

距离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结束已半个多月,借助此次中德两国友好交流的余温,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潍柴动力紧锣密鼓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投资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凯傲25%的股份以及凯傲下属林德液压业务70%的股份。

有趣的是,凯傲并不是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案。往前推一个月,三一重工以3.6亿欧元将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纳入旗下,上演了一幕“蛇吞象”的“经典剧目”;今年7月份,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3月中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强势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完成的422起并购案例中,机械制造业领域的并购数量相对领先,完成并购50起,占比11.8%。德国作为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核心国”,自然收获了不少中国企业的投资。但在中欧经贸关系显得比较“尴尬”的当下,中国制造业企业频繁对德国企业并购是否能带领中欧经贸走出低谷?

主动求援

“以前我国‘走出去’的范围大多围绕在亚太地区,集中在纺织、轻工等产业上。而如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仅靠发展中国家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其产能需求,对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迫切渴望使其把目光转向了发达国家市场。德国作为制造业‘巨匠’,拥有着中国制造业企业所需求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机制,于是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先选择。”商务部研究院欧洲所专家姚铃告诉记者。

伴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一些业界知名的企业也险些成为资金链断裂的牺牲品,不得不寻求外界“援助”。“三一重工的副总来考察时曾表示,收购前的普茨迈斯特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德国非常欢迎中国的企业去投资。”中国德中商会相关人士表示,“高新技术是德国的经济支柱,为保障本国自身利益,德国应该不会轻易将高新技术转让给他国。”中国企业想从低成本加工转向高新技术,以技术推动企业革新,收购或兼并海外企业,在打开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能享有甚至拥有其专利技术,这或许是中国企业选择花重金去德国做投资的关键。

在中德双方相互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找到了吸纳先进技术以及管理体制的捷径,而德国的一些“资金困难户”也寻找到了牢靠的“钱包”。“欧债危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

“中德制造”功能受限

宋泓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德制造”对深化中德经贸关系,甚至深化中欧经贸关系都非常有利。但这种“有利”并不能彻底解决当下中欧经贸关系中的“尴尬”问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不再只涉及贸易领域,而是上升到投资领域,并且从欧洲到华的单边投资上升到中欧双边投资,给未来中欧贸易投资领域创造了一个更宽广的合作领地。”宋泓指出,“但这对中欧整体的经贸形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中国德中商会相关人士也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德国企业对投资中国会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都在持续上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使投资额增加、获利空间相应减少,德国许多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对投资中国转持一种理性的观望态度。”

他强调,“德国机械制造类企业也已经感觉到,中国本土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和竞争力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德国公司甚至担心中国人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做得比他们更好。”对于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德国的并购潮,他也表示,这能改善德国的实体经济,对拯救欧债危机或多或少地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实质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还有待观察。

并购准备需做足

业内消息称,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正在为旗下子公司TailoredBlanks出售给中国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并购德国企业的当下,有哪些细节是企业需要特别关心的?

中国德中商会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企业走上德国并购路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保证被收购公司原有职工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增加当地就业人数。其次,要维护或改善企业原有形象。“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其企业形象,它们更希望保存原有的企业机构”。再次,就是核心技术的保护。“可能在并购前会签订一系列的在限定时间和领域内的技术保护措施。”

同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曹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去德国投资之前,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了解当地的市场状况、法律法规以及劳工雇佣等相关事宜,做好前期的战略规划。在进入到当地之后,要很好地实施本土化策略,协调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曹奕告诉记者,三一重工在刚进入德国的时候曾经实施过“一对一”的工作模式,即一个中国人对接一个德国人,两人协调工作,等熟悉一段时间之后则几乎全部由当地的劳工接手。“三一的本土化策略做得非常好,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今三一在德国也是很有名气的。”

名医汇

医生在线问诊

名医汇

挂号服务平台协议